*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中山医“声”】多模态监测下复合手术为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09-01 来源:神经外科

“医生您看看,我现在手脚活动多利索,我能恢复的这么好,都是多亏了您,感谢,感谢。”48岁的张师傅在出院之际拉着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李俊主任的手不住的道谢。谁能想到此时活动自如的张师傅在一个月前右侧肢体偏瘫、站立行走困难,事情还得从今年7月说起……

7月23日上午,家住黄石的张师傅起床时感觉右腿无力,整个人轻飘飘的,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工作太劳累了,没放在心上,但家人却发现张先生肢体活动很不协调,右边的腿和手都抬不起来,这下可把家人急坏了,赶忙联系120送到当地医院急救,经MRI检查提示为左侧额叶梗塞及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在给予静脉溶栓之后,张师傅症状稍有缓解,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8月5日,经人介绍,家属了解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教授对治疗脑血管疾病非常有经验,便立即联系送到该院神经外科。李俊主任接到患者后,立即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治疗难度很大,得知消息后,张师傅和家人心情越发紧张,李俊主任向他们耐心地解释尽管闭塞节段较长,但通过手术治疗,动脉开通的机会仍然很高,“我们一定为患者尽最大的努力,请相信我们。”李俊安慰道。

8月10日,张师傅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在进一步评估患者颈动脉长节段闭塞情况后,神经外科随即召开了MDT,召集神经内科、超声科、麻醉科、TCD室及放射科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最佳治疗方案是采取复合的开通方式,打开已经闭塞的颈内动脉,恢复颅内血流,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汪志忠医生监测患者脑功能变化情况

8月20日上午8点,张师傅被推进复合手术室。首先,神经外科医生汪志忠为患者进行电生理监测,实时监测血管临时阻断后脑功能变化情况,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李俊主任团队为张师傅实施颈内动脉复合开通术,切开了其颈内动脉,取出颈内动脉颈段机化的长血栓,再从颈内动脉置管球囊扩张远端狭窄管腔,以达到开通颈内动脉,恢复大脑血流的目的。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为了保证手术的胜利果实,围手术期管理更是一点都不能马虎,张师傅术后立即转入神经外科专科ICU,在神经重症医生和护士的照护下,张师傅很快恢复,查房时,张师傅告诉医生:“我脑子感觉比以前清晰多了,右手、右脚也有力气了,您看我现在抬腿都毫不费力。”术后不到1周,张先生康复出院。

李俊主任介绍,术中电生理监测可监测手术中处理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避免术中手术操作对周边重要结构的损伤。因此采用合理的监测技术能在术中最大程度地保护大脑区域,及早的监测到神经功能变化,术中可有效减少医源性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文:尧小龙、张青)

【专家简介】

李俊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

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介入专业学组成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副会长兼支部书记、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诊疗专长:

曾赴德国Kiel大学研修显微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外科。以显微神经外科、介入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为专业特长:①脑血管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或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等;②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底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的显微手术治疗;③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垂体瘤、胆脂瘤的神经内镜治疗;④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烟雾病、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在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成果:

近年共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5篇发表在 SCI 杂志。曾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4 项(第一名),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项(第二名),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 项(第二、五名),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第三名)。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 5 名,协助培养博士后 1 名、博士生 3 名、硕士生 4 名。以一主研承担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2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湖北省卫生科技项目 4 项,武汉市科研项目 3 项。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