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声”】湿重春困怎么破?拔罐祛湿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中医科
近日来武汉天气闷热潮湿,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伴随身体困重乏力。有朋友咨询,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拔罐来祛祛湿,缓解一下春季困乏湿重的症状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玻璃罐、竹罐、真空拔罐器等)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玻璃罐 竹罐 真空拔罐器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中医科医生们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拔火罐疗法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湿”“热”、“瘀血”表现较明显的人群。
我们知道,“湿”“热”症状多表现为:身体沉重、困倦乏力、多汗漏汗、面部油腻、小便黄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苔白厚腻或者黄厚腻等。而“瘀血”相关症状多表现为:局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常伴有口唇紫绀、皮肤红纹、舌质青紫、舌底络脉曲张等。如果上述症状三条以上都中的朋友,可以考虑进行拔火罐疗法,但具体要在临床医生评估下才能进行!
现代临床试验也表明,拔火罐能助阳行气、健脾祛湿,助阳行气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健脾祛湿可泻去湿浊,兼清湿热。
进而从整体上调整人体的气化功能, 使三焦调达,水精四布,正气得复。
临床上常见的拔罐部位是背部的膀胱经,多采用平衡火罐的手法。因背部膀胱经对应了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同时背部平坦,肌肉较丰厚,可以进行平衡火罐中的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各种手法。被施罐者背部拔罐体验较佳,疗效显著,故而专科临床应用广泛。
温馨提示
拔火罐虽好,但需因人而异。对于肝病人群来说,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拔的时候要慎重,且时间不要太长,力度不能太大;
而对于急性的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下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过于虚弱的体质、孕妇、肿瘤患者、皮肤破损有皮肤病者,不适合运用此疗法。
拔罐结束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吹风或受凉,4小时之内拔罐部位不要湿水。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同时拔火罐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人操作,因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烧伤,也易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故并不建议自行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