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病的十个误解
发布时间:2016-01-15 来源:信息部
误解一:尿液有泡沫就是蛋白尿
尿液中尿素浓度较高时,也会出现泡沫。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是,蛋白尿上覆盖的泡沫细小且黏稠,不易马上化开。
误解二:尿频就是肾病
在肾病早期,由于肾脏浓缩能力下降,需要较多水分才能将代谢产物排出,的确会出现尿频。但尿频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如心理性频尿、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误解三:肾亏等于肾功能不佳
肾亏是中医的说法,肾脏功能(西医说法)则是指肾脏清除身体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功能。两者不能等同。
误解四:小便混浊代表肾亏
小便混浊最常见的原因是人体摄取了太多蛋白质,造成小便中的磷酸盐及尿酸含量增加。其他可能原因还包括乳糜尿、细菌感染等。
误解五:吃肾补肾
动物或家禽的肾脏,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其他部位的肉类营养价值差不多。
误解六:血尿一定是肾脏问题
血尿可能是出血性膀胱炎,甚至恶性肿瘤的症状,不一定是肾病。出现血尿一定要及时就诊以确定病因。
误解七:尿隐血(尿潜血)试纸阳性等于血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医学上把病人尿液离心沉淀后,用显微镜来检查,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若是仅仅在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而眼睛看不出来有血的尿,叫做镜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样”或带血色,甚至尿中有血丝或血凝块,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并不是都能被眼睛发现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约1000毫升尿液中起码混入1毫升血。
尿隐血(尿潜血)试纸阳性反映的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临床意义主要是鉴定血红蛋白尿,而其阳性并不代表是否患肾炎。一般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疟疾、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等尿隐血可呈阳性。各种溶血性贫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
误解八:小腿浮肿是肾病表现
大多数水肿与肾病无关。天气炎热、压力大、久站久坐等都可能诱发特发性水肿。即使病理性水肿,也可能是由下肢静脉曲张、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肺肝等疾病引发的。
误解九:腰酸是肾病表征
腰酸大多不是肾病引起的,除非肾脏有感染、结石或水肿等情况,否则不会有腰酸背痛。腰酸更可能是骨骼肌肉问题。此外,胰腺炎等疾病也会导致腰背疼痛的出现。
误解十: 肾病不遗传
大多数不会,但多囊肾、肾小管先天性异常等肾病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