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锻炼
发布时间:2014-10-24 来源:信息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锻炼要根据病情分为5个阶段实施:
1、急性期:为患病后第1周。此期病人多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除一般治疗外,病人还应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为康复做好准备。一般第1~2天应绝对卧床,可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运动,第3天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视病情可在床上擦脸、洗漱、活动下肢,并逐渐坐起进餐。
2、亚急性期:为病后第2周。病人多已回到一般病房。此时病人可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增加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到缓速步行,而后试着下楼,再后可根据疾病恢复情况做简单医疗体操,短时间少量会客,看电视,读报。
3、恢复初期:为病后3~8周。病人可出院休养,从事能量消耗较少的活动,如日常生活自理,修剪花木,做家务琐事等。此时病人可开始有计划的体力活动,以步行为宜。
4、恢复后期,为病后第7~12周。病人可继续休整,逐渐恢复原来的日常活动,形式多样。比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锻炼,也可将气功和太极拳等作为辅助运动。
5、功能提高期:为病后3~6个月。此时病人病情已很稳定,心肌梗死部位已愈合为瘢痕组织,活动和运动耐受力也明显增强,所以可逐步有计划地进行适宜强度的体力适应性锻炼,逐步恢复工作。运动锻炼形式可选择散步、跑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体力运动,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30~60分钟,或每天从事1次20~4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运动,应逐步减少活动量。另外,应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后2小时以内锻炼,锻炼后不要立刻用热水淋浴。如果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严重呼吸困难或明显心律失常,则表明运动量不合适,应适当减轻运动强度,并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