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皮肤科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随着病毒不断复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崩溃,最终导致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同性及异性之间的不安全性行为,感染风险较高。
血液传播:比如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正规消毒、被HIV污染的注射器,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并接触到血液的个人用品,都有感染的可能。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通过母乳喂养等方式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不过如今通过及时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日常的生活接触,如拥抱、握手、共用餐具、共同办公、共用马桶、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播HIV病毒,所以不必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和过度恐惧心理,正常的交往是安全的。
艾滋病的症状表现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大多比较轻微,持续1-3周可自行缓解,往往容易被忽视。
2.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感染者进入无症状期,这个阶段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的HIV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慢慢被破坏,持续时间短至数月,长至数十年,一般为6-8年。
3.艾滋病期
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感染者就进入艾滋病期,会出现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下降10%以上等症状,还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感染,比如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复发性细菌性肺炎等,以及卡波西肉瘤等肿瘤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艾滋病的检测
1.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一般通过采集血液、口腔黏膜渗出液等样本进行检测,如果机体感染了HIV,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则提示可能感染。另外,还可以进行抗原检测,能更早的发现感染情况,有助于缩短“窗口期”;进行核酸检测,能直接检测出HIV病毒的核酸,灵敏度高,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诊断有重要意义,不过成本相对较高。
2.检测时机
如果发生了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比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建议在高危行为后2-4周先进行初筛检测,如结果阴性,在3个月后再次检测进行确认。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避免高危性行为
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并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性接触感染HIV的风险。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的人群,可定期进行HIV检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2.杜绝血液传播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输血要确保血液来源正规安全,不去非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侵入性操作,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
3.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女性如果有生育意愿,备孕阶段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通过孕期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及避免母乳喂养等综合措施,可将母婴传播风险控制在很低水平。
4.暴露后预防
疑似接触到HIV病毒后,应及时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尽早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应对潜在的感染可能。一般在2小时内服药效果最佳,72小时内服药也有较高的阻断成功率,服药28天后停药,分别在停药后第14天和第56天进行两次检测,以确认预防效果。
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患者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不适,还往往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歧视和偏见,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其实,艾滋病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正常的社交接触并不会传播HIV病毒。在这个“世界艾滋病日”,希望大家都能深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从自身做起,做好预防工作,同时摒弃歧视,用平等、包容、关爱的态度去对待、鼓励艾滋病患者,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社会环境。
珍爱生命始于心,预防艾滋践于行。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皮肤科已开设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专业、隐私的咨询和检测服务。咨询电话:027-83745972(文: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