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揭秘:刮痧究竟刮出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中医科
最近,不少人向小编询问刮痧的原理,即刮痧到底在刮什么、为何要刮痧,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
何为“痧”?
从现代医学视角看,“刮痧”作用于皮肤下的微小血管(毛细血管),通过造成可控、轻微的损伤,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与治愈能力。不过,其背后的原理远比“刮破血管”复杂。
从传统中医理论来讲,刮痧的核心在于刮“痧”、通“经络”。中医认为,“痧”是体内“痧毒”(或“痧气”),即病邪之气透过皮肤的表现。这些病邪通常指风、湿、热等外邪,或是气血瘀堵产生的代谢废物。出痧的过程,就是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
刮痧的目的:疏通经络
中医理论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许多疼痛和疾病源于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刮痧借助工具在经络和穴位上反复刮拭,能达到多重效果:一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中瘀堵的气血;二是祛邪排毒,将病邪之气从里透表排出体外;三是调和阴阳,通过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
刮痧的重点:经络和穴位
刮痧并非随意进行,通常会沿着人体十二经脉的走向,尤其是背部膀胱经(五脏六腑的俞穴皆在此),以及对应病症的特定穴位进行刮拭。
总结来看,刮痧在物理层面刮的是皮肤和皮下毛细血管,通过制造微小损伤出“痧”;在中医理论层面,刮的是经络和穴位,目的是排出“痧毒”,疏通气血,调节阴阳平衡。
在此,小编要提醒大家,刮痧并非万能神术。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对缓解肌肉酸痛、感冒初起、疲劳等症状有较好效果,但不能包治百病,更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刮痧的力度、方向、部位都有讲究,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皮肤严重损伤或加重病情。出痧的颜色和程度与病情轻重、个人体质、操作力度相关,并非刮得越狠、颜色越深效果就越好,应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此外,有出血倾向疾病、严重心脏病、皮肤有感染或破损、过度虚弱、空腹、饱腹等情况都不宜刮痧。若您想尝试刮痧,建议寻找有资质的专业中医师或理疗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