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秋风起,痛风警报拉响!专家详解“秋日痛风”饮食避坑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

秋意渐浓,火锅、螃蟹配啤酒成为不少人的秋日标配,但医院痛风门诊的患者数量也随之攀升。专家提醒,秋季饮食中潜藏着诸多痛风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关节疼痛。

为何秋季痛风易发作?

痛风的根源在于血尿酸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引发炎症和疼痛。而秋季饮食习惯恰好容易触发高尿酸:

1.火锅当道: 天气转凉,高嘌呤的火锅、汤锅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2.海鲜上市: 螃蟹、虾贝等中高嘌呤海鲜大量上市,诱惑难挡。

3.聚餐频繁: 啤酒常伴聚餐,啤酒不仅含有嘌呤,还会抑制尿酸排泄。

这三重因素叠加,极易诱发痛风。

秋季饮食三大“雷区”要警惕

1.雷区一:火锅

老汤底(如牛油、骨汤)的嘌呤含量是普通肉汤的十倍以上;毛肚、脑花、虾滑等高嘌呤涮菜,即使不喝汤也容易超标;芝麻酱、海鲜酱等高脂肪或含嘌呤的蘸料也需谨慎。

2.雷区二:啤酒 + 螃蟹

螃蟹(尤其是蟹黄)每100克含嘌呤80-150毫克,啤酒会抑制尿酸代谢,二者同食堪称“痛风套餐”。即使不喝啤酒,痛风急性发作期也应忌食螃蟹,缓解期每次食用不宜超过1只。

3.雷区三:隐形高嘌呤

老火汤熬煮超过2小时,嘌呤几乎全部溶解在汤中;虾皮的嘌呤含量高达500毫克/100克,是新鲜海鲜的数倍;含糖饮料(如可乐、奶茶)中的果糖会促进尿酸生成,应尽量避免。

专家支招:科学避坑四要点

1.火锅: 选择番茄、菌菇等清汤底,避免长时间熬煮的浓汤;先涮蔬菜、嫩豆腐,再少量食用鸡胸肉、瘦牛肉(50克以内);蘸料选择醋+生抽+葱花,代替高脂高嘌呤的酱料;餐后多饮水,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

2.海鲜: 优先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鲈鱼、鳕鱼(20-70毫克/100克),避免食用沙丁鱼、贝类;烹饪前焯水1分钟,有助于减少嘌呤含量;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完全避免海鲜,缓解期每周可适量食用1-2次,每次不超过100克。

3.饮品: 严格避免啤酒、黄酒、果汁、奶茶等饮品,适量饮用白酒、红酒;多喝白开水(2000-3000毫升/天)或无糖苏打水(pH7.5左右,有助于尿酸排出)。

4.日常饮食: 主食可选择燕麦、糙米等粗粮;每日摄入500克低嘌呤蔬菜(如白菜、黄瓜等);每日食用1个鸡蛋、适量低脂牛奶,有助于尿酸排泄;缓解期每月可少量食用1次高嘌呤食物(不超过50克),以避免营养失衡。

出现这些信号,请及时就医

1.如果关节出现轻微酸胀,可多喝水(3000毫升/天)、注意休息观察;

2.如果关节出现红肿剧痛,尤其在夜间突发,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主任龙利温馨提示,痛风患者饮食控制的核心在于“科学选择、适量摄入”。掌握这些要点,既能享受秋日美食,也能有效减少痛风发作。(文:徐敏)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