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声】儿童隐形的生命线——DSA引导下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精准植入
时间:2025-04-11 来源:信息部
小朋友通常都害怕打针。
而长期反复穿刺,不仅会损伤外周血管,
也会给患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需要长期静脉穿刺的患儿,
有没有办法能减少穿刺完成治疗
“两不误”呢?答案是——
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长期植入体内的静脉通路装置,不仅有效避免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还能让输液过程更顺畅舒适,佩戴后患儿可正常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管理相对容易、护理频率低、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8岁的天天是一名白血病患儿,因血管细小,输液困难,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行DSA引导下儿童港植入术,术后导管位置精准,治疗顺利进行。
放射科主任毕俊英介绍,与传统植入术相比,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能实时显示血管影像,医生精确定位导管和港体位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目前,科室已完成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4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或营养支持的患者以及外周静脉条件差,难以建立通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除了儿童输液港,手臂港的应用也为患者带来福音。手臂港和儿童专用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了适应症范围,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
值得一提的是,输液港的手术费及材料费均已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近日,国家又出台相关政策,静脉港(PORT)、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等中心静脉给药项目相关费用大幅降价。这一暖心减负政策无疑为更多需要长期输液及化疗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让患者的治疗更加便捷、安心。
中山医"声"
什么是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简称输液港,是一种长期植入体内的静脉通路装置,广泛适用于需要长期或重复给药、输血、抽血、输入药物、普通静脉输液、化疗药物、TPN及其他高渗性液体输入。由穿刺的港体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与右心房交界处。
儿童港的适应症
需长期静脉治疗的儿童患者,体重较轻、血管细小的患儿
儿童港的优势
1.减少常规输液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和难度;
2.减少感染、提高治疗安全:输液港埋于体内,没有外露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明显减低;
3.保护外周血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
4.提高生活质量:输液结束后拔除蝶翼针,不留痕迹,方便美观,完全正常生活,包括淋浴、简单运动;
5.维护方便、长期使用:28天维护一次,使用期可达5-8年。
儿童输液港维护
1.定期维护
儿童输液港需要定期维护,每4周需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维护一次。
更换敷料及蝶翼针:正常情况下,每3天更换1次无菌敷料,每7天更换蝶翼针。
如果敷贴潮湿、松动、卷边或穿刺点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
2.活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的肩部运动,如游泳、托举哑铃、打羽毛球等。
防止撞击置港处,避免港座翻转、导管打折扭转。
不要趴着睡觉,以免压迫摩擦输液港处皮肤。
3.特殊检查提醒
避免高压注射,如CT、MRI、造影检查时,严禁从输液港高压注射造影剂(耐高压输液港除外),以防导管破裂。
蝶翼针是金属材质,使用中的输液港需要拔除蝶翼针后才能做MRI检查。
4.异常情况处理
如出现不明原因寒颤、发热(体温>38°C)、肩颈部或置管侧上肢出现肿胀或疼痛等异常,请立即就医。
5.记录与反馈
家长应妥善保管维护随访手册,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情况,以便复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如有任何异常情况或疑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寻求专业指导。
通过掌握上述护理重点,家长可以更好地照护患儿,确保输液港安全有效使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放射科团队专家简介
毕俊英
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于全身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急诊大出血血管栓塞的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取活检及治疗、 CT血管造影(CTA)操作和诊断。
刘良进
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穿刺活检、法医鉴定, CT、CTA及MRI诊断。
吴良龙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血管、胸部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及肝脏肿瘤、泌尿系肿瘤、妇产科肿瘤、外周性血管病变等疾病的介入治疗。
高翔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及肝脏肿瘤、泌尿系肿瘤、妇产科肿瘤、胸腹盆腔出血性病变等疾病的介入治疗。
(撰文 :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