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糖尿病足:无声的足部杀手

发布时间:2025-04-25 来源:内分泌科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不够重视,认为血糖偏高无关紧要,照常饮食、作息,觉得和正常人无异。殊不知,糖尿病足可能悄然来袭。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足部严重并发症,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甚至坏疽。据统计,全球约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若处理不当,截肢风险高达10%-20%。

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

糖尿病足的发生通常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或丧失):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足部麻木、痛觉减退。患者可能难以察觉鞋内异物或烫伤,从而忽视小伤口。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血流减少,供氧不足,伤口难以愈合。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冰凉、苍白,行走时小腿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3、高血糖导致感染风险升高: 高血糖会削弱免疫力,使足部微小伤口容易发展为严重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甚至多重耐药菌。

哪些人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患上糖尿病足,但以下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2、已出现手足麻木、视力下降(视网膜病变影响足部自查能力)等并发症。

3、存在足部畸形(如拇外翻、胼胝),或既往有足部溃疡史。

糖尿病足的早期预警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足部皮肤干燥、皲裂,颜色变暗(紫红或苍白)。

2、足部伤口超过1周未愈合,或出现渗液、异味。

3、无明显诱因出现足部肿胀、发热,可能提示深部感染。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即使目前没有上述问题,也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每日自查: 每天检查足底、趾缝,重点观察有无红肿、水疱、破损。视力不佳者可请家属协助。

2、科学护足:清洁,用37℃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烫伤。擦干, 用柔软的毛巾轻柔擦干双脚,尤其注意擦干趾缝。保湿,涂抹尿素霜等保湿剂(避开趾缝),防止皮肤干裂。修剪, 指甲应平剪成方形,避免剪得过短。胼胝(老茧)应由专业人员处理,切勿自行修剪。鞋袜选择, 选择鞋头宽松(如圆头鞋)、鞋内无接缝的鞋子。建议在下午试穿鞋子,因为此时足部通常会略微肿胀。袜子应选择无骨缝、透气性好的材质,并每日更换。

3、健康生活习惯: 戒烟(尼古丁会加剧血管收缩)。避免赤脚行走,冬季不使用热水袋暖脚,以免烫伤。

糖尿病足的治疗

出现糖尿病足问题也不必过于恐慌,现代医学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许多问题。针对不同分级的伤口,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Wagner 0级(高危足): 强化患者教育,定制减压鞋垫,减轻足部压力。

2、1-2级(浅表溃疡): 清创处理,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负压引流技术。

3、3-4级(深部感染/骨髓炎): 可能需要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行血管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改善足部血供。

4、5级(广泛坏疽):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截肢以保全生命。

警惕治疗误区

切勿迷信偏方,也不要盲目听信非医务人员的建议。例如,自行使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封闭的环境反而可能促进厌氧菌繁殖,加重感染。使用成分不明的草药泡脚,可能刺激伤口,甚至引发过敏。

糖尿病足防治核心

糖尿病足的防治核心在于:控制血糖 + 每日足部检查 + 早发现、早干预。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约85%的截肢是可以避免的。请记住:一双鞋的疏忽可能改变一生,细节护理就是最好的“保肢术”。

最后,祝愿广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远离糖尿病足的困扰,拥有健康、自由的生活。(文:刘梦江)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