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恶心呕吐?当心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伪装”!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全科医学科

近日,43岁的裴师傅因“恶心呕吐1天”紧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患者自述,前几天就开始出现恶心、反酸、口渴等症状,自行服用奥美拉唑无效,并伴有数次呕吐。检查结果显示:血糖高达30.22mmol/L,远超正常值,血液酸度异常,白细胞明显升高,最终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随即收治入院。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4年前已确诊糖尿病,但胰岛素使用不规范,且拒绝服用降糖药,导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

近期,全科医学科已收治多例DKA患者,其发病诱因也各有不同,但都因最初的“肠胃不适”而延误就医。恶心呕吐,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实则是DKA发出的常见“烟雾弹”。

呕吐背后,潜藏致命危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危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当人体因胰岛素严重缺乏,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时,会加速分解脂肪以获取能量,产生大量酸性酮体。酮体在体内堆积,导致血液酸化,引发全身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能迅速危及生命。

为何呕吐会成为DKA的“警报”?

酮体堆积会直接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胰腺炎。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极度口渴、大量饮水(身体试图稀释过高的血糖和酸性物质)

2、尿频、尿量增多(肾脏加速排出糖分和酮体)

3、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细胞缺乏能量供应)

4、呼吸深快,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身体试图排出酸性酮体丙酮)

5、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大脑在酸中毒和脱水双重打击下功能受损)

破除迷思:DKA来袭,不分胖瘦,无关年龄

1、瘦人不会得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错!DKA的发生与体型无关,核心原因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严重缺乏。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或病程较长、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更容易发生DKA。

2、年轻人/没有家族史就能高枕无忧?危险!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且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确的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高糖饮料、外卖依赖、久坐不动)是主要诱因。更需警惕的是,部分1型糖尿病起病隐匿,首发症状可能就是DKA。

3、运动后不适只是累着了?需警惕!剧烈运动、感染、外伤、应激等都是DKA的常见诱因。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严重乏力、恶心呕吐、呼吸不适,尤其伴有口渴多尿时,务必及时检测血糖!

4、呕吐就是吃坏肚子,吃点胃药就行?致命误区!DKA患者因误以为是“胃肠炎”自行服药而延误了治疗的例子屡见不鲜。忽视呕吐背后隐藏的高血糖和酸中毒,可能错失最佳抢救时机。

守住生命线:识别、预防与急救

以下人群应格外警惕:

1、已确诊糖尿病者(尤其血糖控制不佳、自行停药/减药、胰岛素使用不规范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长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者(嗜甜饮、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肥胖)

4、近期有感染、手术、创伤、情绪剧烈波动或怀孕者

预防是关键:

1、规范治疗,遵医嘱用药:确诊糖尿病者,务必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生病时加强血糖管理:在感染、发热、胃肠不适等情况下,即使食欲不佳,也绝不能随意停用胰岛素/降糖药!应更频繁地监测血糖和血酮(可使用家用血酮仪),大量饮水,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警惕诱因,积极应对: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情绪波动。在生病、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主动与医生沟通。

4、识别警报信号:牢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症状加重,以及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且带有烂苹果味、乏力、精神恍惚等DKA信号。

DKA急救分秒必争

一旦出现疑似DKA症状(尤其糖尿病患者):

1、立即就医!拨打急救电话或直接前往急诊!DKA病情恶化迅速,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2、在等待救援期间:停止剧烈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如果意识清醒,大量饮用无糖液体(白开水、淡盐水),补充水分;切勿自行服用胃药、止吐药或试图进食!这些措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绝对避免摄入任何含糖食物或饮料;如果备有胰岛素,切勿自行增加剂量注射,必须由医生评估指导;告知家人或身边人自身情况。

对于已确诊糖尿病者,每一次规范用药、每一次血糖监测,都是在加固生命的堤坝;对于所有人而言,重视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异常口渴乏力等症状,及时进行一次指尖血糖检测,可能就能抓住一线生机,同时切勿因“吃点胃药扛扛”的疏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文:杨文秀)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