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中老年人血糖控制:年龄不是障碍,科学管理更轻松

发布时间:2025-08-08 来源:全科医学科

63岁的张叔叔,退休前是一位忙碌的职工,退休后生活习惯却发生了变化:嗜甜食、少运动,最终导致血糖飙升,空腹血糖高达8.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更是达到15.3 mmol/L 。医生诊断其为糖尿病前期,并警告如果不积极干预,将面临视力下降、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

张叔叔起初对药物治疗犹豫不决,但医生解释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胰岛功能会逐渐减弱,血糖异常容易恶化。然而,只要科学管理,血糖异常仍可有效控制 。在医生的指导下,张叔叔开始了血糖管理计划,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坚持每天散步以及定期监测血糖。几个月后,他的空腹血糖降至6.0 mmol/L,体重减轻4公斤,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张叔叔的案例证明,中老年人并非注定要与血糖失控为伴,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提升生活质量。那么,如何科学控糖呢?

什么是糖尿病?它的危害有哪些?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它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胰岛素等激素负责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稳定。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时,血糖就会升高,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等,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微血管病变:累及眼睛(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肾脏(糖尿病肾病)、神经(肢体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3、感染风险增加: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伤口愈合缓慢。

科学控糖五步走

(一) 饮食控制:量少质优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降低,活动量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合理控制每日的饮食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加重胰岛负担。一般来说,可根据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并分配到三餐中。

同时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杂粮作为主食,如燕麦、荞麦、玉米、糙米等,它们消化吸收较慢,能使血糖上升较为平稳。同时,增加蔬菜的摄入,尤其是绿叶蔬菜、瓜茄类蔬菜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益。适量食用水果,尽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品种,如苹果、梨、柚子等,并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次不超过100克。减少精制谷物(白米饭、白面包)、甜食(糖果、糕点)、油腻食物以及高盐食品的摄入。

(二) 运动锻炼:循序渐进

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中老年人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运动过量造成身体损伤。

总之控制血糖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老年人从饮食、运动、药物、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管理。同时,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每一位中老年朋友都能重视自己的血糖健康,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享受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三) 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

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降糖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学习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消毒方法和针头更换频率,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 血糖监测:心中有数

建议中老年人配备家用血糖仪,方便随时监测血糖。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监测2-3天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病情不稳定或正在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甚至每天多次监测 。每次测量应记录时间、数值以及相关的饮食、运动等信息,以便分析血糖变化规律。

(五)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而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 。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文:王楠)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