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吞食生鱼胆险丧命,民间偏方切勿信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

“上火”了,就吃生鱼胆清热?近日,硚口区52岁的余女士因轻信民间偏方,生吞鱼胆后导致肝肾功能严重受损,险些危及生命。经医院积极救治,目前余女士的肝肾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

据了解,十一期间,余女士感觉身体“上火”,听信偏方称吃生鱼胆可以“下火”,恰巧家中有一条大青鱼,余女士便将鱼胆直接吞下。然而,仅两个小时后,她便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余女士误以为这是“下火”的表现,一天内腹泻七八次。次日,症状不仅未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精神萎靡。到第三天,她已无法进食,喝水也想吐,整个人“焉了”。实在熬不住的余女士这才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她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

该院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主任龙利迅速带领团队对余女士展开救治,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患者肝肾功能已恢复正常。

“鱼胆绝对不能生吃。”龙利介绍,大多数常见淡水鱼的鱼胆都含有剧毒。误食鱼胆轻则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则可能导致肝肾衰竭,甚至死亡。她强调,民间流传的“鱼胆清热”、“鱼胆明目”等说法,实则是一个危险的误区,切勿信以为真。

鱼胆的毒性及危害

鱼胆中的鲤醇硫酸酯钠、氢氰酸等毒性物质,耐高温且不被酒精破坏,即使蒸煮或泡酒也无法去除毒性。

1、中毒表现:误食后30分钟至1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随后可能伴随肝区疼痛、黄疸、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

2、致死风险:成年人吞服1-2个大型鱼胆即可中毒,若未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20%-30%。

哪些鱼胆毒性强?

1、高毒鱼种:草鱼、青鱼、鲢鱼、鲤鱼、鲫鱼等常见淡水鱼的鱼胆毒性最强。

2、部分海鱼:如石斑鱼、河豚等内脏含其他毒素,但鱼胆毒性相对较低,仍不建议食用。

3、误区澄清:部分人认为“小鱼的胆无毒”,实际上毒素含量与鱼体型无关,任何鱼的胆均存在风险。

误食鱼胆如何急救?

1、立即催吐:若刚吞服,可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吐出残留物。

2、尽快就医:第一时间到医院洗胃,并通过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清除毒素。

3、对症治疗:针对肝肾损伤进行补液、护肝、利尿等支持治疗,重症需转入ICU监护。

(文:徐敏 审核:龙利)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